【秋分】養生您要做到“四防”~
故園應露白,涼夜又秋分。月姣空山靜,天清一雁聞。9月23日,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。颯爽的秋色鋪陳開來,秋寒一天增一分。親愛的養生達人們,秋分時節養生應該注意什么?長春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醫生這樣說↓↓↓
起居有常,運動有節
中醫講:“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”。人與自然相應,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,秋分時節睡眠宜做到:早睡早起(建議睡眠時間為22:00-6:00)。早睡有利于陰津的收斂,早起有助于陽氣的升發。
與此同時,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、活動量小的項目,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和登山、步行、打太極拳、騎自行車、跳舞等有氧運動。鍛煉時要根據戶外溫度隨時增減衣物,鍛煉后要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,以防寒氣入體。
秋分養生注重“四防”
防秋涼。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涼一夜”。秋分開始天氣轉涼,晝夜溫差大,需及時添衣防寒保暖,尤其注意足、膝、腰腹、胸背、肩頸部的保暖。
防秋燥。秋分過后,身體會出現口干咽痛、長痘便秘、皮膚瘙癢等“秋燥”表現。日常飲食建議少食辛辣食物,應多食清涼溫潤之物,如百合、銀耳、山藥、秋梨和蓮藕等。在平時要注意補水,如多喝水、淡茶、豆漿和牛奶等。
防秋乏。陽氣收斂,人們會出現困倦乏力的表現,俗稱“秋乏”。想要緩解秋乏,可以多做伸展運動,有助于血液循環,舒展筋脈,放松心緒,防“秋乏”之惱。而頭為諸陽之會,經常梳理頭發能促進新陳代謝,有助于保持頭腦清醒。
防秋悲。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,秋天萬物枯敗,一片昏黃,人易受到感染產生消極情緒,不利于心理健康。想要預防悲秋,首先要加強日照,多接受日光浴可以讓心情也明朗起來。此外,還可以多穿艷麗色彩的衣服和補充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,有助于改善消極情緒,增強興奮性。
秋分節后,膏方可補
膏方進補,需根據個人體質,在醫生指導下進行,切忌盲目。身體“不虛”時仍隨意進補,既增加開支,又傷身體。如滋膩膏方,長期服用,會引起發胖,使血液中膽固醇增多,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。另外,不要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“膏方補品”就越能補益身體。其實,過量濫用滋補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、煩躁激動、血壓升高等,造成過猶不及的不良后果。
秋分養生食譜推薦
銀耳粥
【材料】銀耳10克,粳米100克,冰糖適量。
【做法】銀耳泡發、洗凈,撕小片備用,鍋內加水適量,放入粳米,煮沸后放入銀耳、冰糖,同煮至軟糯即可。
【功效】滋陰潤肺,養胃生津。
西芹南瓜炒百合
【材料】南瓜、百合、西芹、鹽、雞精、植物油。
【做法】西芹洗凈削皮,去掉老筋后切段;南瓜去皮去瓤,切薄片;百合洗凈掰開,焯水后備用。鍋內燒開水,放入南瓜焯水,水開后撈出,將焯好的南瓜控干水分。鍋內放油,放入西芹翻炒至斷生后,加入南瓜一起翻炒。南瓜、西芹炒熟時放入百合,加入鹽和雞精調味,翻炒均勻后出鍋。
【功效】西芹具有降血壓、鎮靜、健胃、利尿等功效;百合是秋季潤肺去燥、止咳化痰的佳品;南瓜不僅是護肝、預防胃炎、治夜盲癥的理想食材,還具有防癌、嫩膚、預防和緩解糖尿病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