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處暑】養生,這4件事要做好!
離離暑云散,裊裊涼風起。池上秋又來,荷花半成子。8月23日,我們將迎來處暑節氣?!疤帯闭?,去也。暑天的炎熱逐漸褪去,曠達的初秋華麗登場。親愛的養生達人們,處暑時節養生應該注意什么?長春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醫生這樣說~
睡足覺,養精神
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,自然界陰生陽長之時,人與天地相應,也是身體秋收冬藏的開始。首先,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,要早睡早起,適當延長睡眠時間,并且要保證有質量的午覺。這樣不僅可以消除疲勞,使大腦和身體得到充分休息,而且還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,養精蓄銳。
秋不捂,以護陽
俗話說:“春捂秋凍”,其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,以利于收斂陽氣。因為熱往外走之時,必有寒交換進去。同時,早晚較涼,要注意增加衣物。
防秋燥,兼護胃
處暑后,天氣較為干燥、少雨,身體會出現不適,如皮膚起皮脫屑、嘴唇干燥或裂口、大便干結等秋燥現象。日常要多喝溫開水,可在白開水中加點兒鹽或蜂蜜,以滋陰養肺、潤燥生津。與此同時,經過三伏天的炎熱,脾胃功能還未恢復,虛弱的腸胃若經冷熱突然刺激,易發生胃腸痙攣性收縮。因此,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,冷熱適宜,不可貪多。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,脾胃虛弱之人不宜進補。
護臍腹,避空調
處暑過后,天氣漸涼,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,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,如果對臍部防護不當,寒氣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,引發身體不適。如果寒氣在小腹部位積聚時間過久,可能會引起各種消化系統、泌尿生殖系統等方面疾病。因此,夜寢應關好門窗,腹部蓋薄被。 處暑后不宜過度吹空調和風扇,否則不僅會引發肩周炎、頸椎病、關節炎等疾病,還可能引發腹瀉、胃炎和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。
處暑養生藥膳
雙銀百合湯
【材料】銀耳100克、銀杏15粒、百合30克、紅棗20枚、蜂蜜適量。
【做法】上述材料加水煮沸后,改用小火煮至粘稠,服用前加入少許蜂蜜調味。
【功效】養陰潤肺。
蓮子百合粥
【材料】大米150克、百合干25克、蓮子25克、枸杞15克、冰糖30克。
【做法】百合干用刀背碾成粉狀,蓮子用熱水泡軟,枸杞用熱水稍泡,大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。鍋中放水,先放入大米、百合干燒開后,再放入蓮子、枸杞,改用中火繼續熬煮至熟,最后放入冰糖即可。
【功效】滋陰潤燥,清心安神。